生活在他方 elsewhere cafe:繪本書店的美味甜點

可能因為我常看日本旅遊書、雜誌,對繪本咖啡店充滿幻想,就像線條簡單卻賞心悅目的繪本一樣,繪本咖啡店是個集合了許多美好事物的空間。

蛋糕櫃/生活在他方 elsewhere cafe

生活在他方是一間專賣繪本的書店兼咖啡店,也提供簡餐、素水餃、甜點,在粉絲頁上看到小山園抹茶千層蛋糕的照片後,馬上就和朋友約成,果然一去就很喜歡,空間很舒服、甜點很好吃,回來後每天都在回味,所以一週後就又跑去了,還一個人吃 3 款甜點,加起來吃過的 9 款都很喜歡,忍不住想將這家藏在巷子裡的好店推薦給大家。 繼續閱讀 “生活在他方 elsewhere cafe:繪本書店的美味甜點"

道地義式美味 Antico Forno老烤箱義式披薩餐酒–台北市大安區

Antico Forno

路過這間 Antico Forno 老烤箱義式手桿披薩 很多次,2015.12 剛好朋友在附近辦事,雖然上網查食記多是名人推薦(老實說這對我來說是某種反指標),正巧我剛翻完義大利的旅遊書,對菜單上好幾道地方名菜印象深刻,一直很嚮往義大利的地方菜,畢竟義大利本來是不同王國,統一成義大利還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,各地仍保有鮮明的傳統特色,而且在台北一般以麵跟燉飯為主的義式餐廳不常見到這些菜色,就決定去試試看。

結果食物非常美味,服務也很周到,價格又實惠,所以隔沒幾天又抓了不同朋友一起去回味,大家也都很滿意,我也吃得很開心,趁著出差前的空檔把兩次去的心得一併紀錄下來。 繼續閱讀 “道地義式美味 Antico Forno老烤箱義式披薩餐酒–台北市大安區"

Bistro O避世所–台北市大安區

我們想開一間像是在花東能碰到的誠意小店,坐幾站捷運就能躲開這個世界的桃花源。

Bistro O避世所是現在我去師大夜市吃飯的首選,有酒、有茶有咖啡、有甜點、有葷素食、有開到比較晚、有支持在地農作物,而且好吃又實惠。

第一次紀錄:2015年2月中 平日晚上

IMG_0919-0
女巫蘋果甜酒、鳳梨蘭姆酒

看到有新款熱調酒,忍不住就點來試試。

鳳梨蘭姆酒大概是最適合配大肉的熱調酒了!裡面加了店裡有賣的鳳梨馬告醬,鳳梨!馬告!腦海裡馬上就浮現12oz的烤豬肋排,光名字就是一種foodporn。喝起來也就是原原本本的味道,很強烈的鳳梨甜味和蘭姆酒果然很搭,還有直逼腦門的鹹香,好開胃。

嬌滴滴的友人B點的蘋果甜酒,就是一款喝的肉桂蘋果派,酒精味不明顯,這種把妹酒就很適合友人B,但對我來說有點太甜。

IMG_0920
炸薯條

來到bistro不知為何就會很想點的炸薯條,油少到讓我懷疑難道是用烤的嗎?冷掉也沒有油耗味,也不會乾巴巴的,粉也很簡單,所以不是有很多脆邊的那種,可是很耐吃,而且貼心地附了番茄醬跟蜂蜜芥末醬,讓人換口味吃不膩,我們兩個人如果多坐10分鐘應該可以吃完整盤,再多兩個朋友的話可能就要續盤了。

IMG_0923
西班牙烘蛋

點菜時本來很猶豫,因為印象中烘蛋吃不飽,不過這一份非常紮實,裡面有很多馬鈴薯,點綴其間的培根、綠花椰菜、玉米筍、番茄,可能還有別的東西,但口感和諧,讓人一口接一口,起司加強整體口味,但有番茄時不時讓味道跳一下,不會吃膩,而且…滿飽的。

這樣一份烘蛋只要200,放在東區應該是250起跳。

IMG_0925
每日燉菜(獵人燉雞)與麵包盤

好像是第一次吃到獵人燉雞,果然是義式料理,濃厚的香辛料與蔬菜的甜,燉煮入味又鮮嫩;全麥麵包吸滿湯汁吃又是另一種享受,要不是被薯條佔胃了,應該會再加一份麵包。

IMG_0928

Processed with VSCOcam with f2 preset

他們曾經休息過大約1年時間,但由於事前不知道就去了,發現門關著的時候我真的好驚訝,那時他們剛休息一個禮拜左右,網路上也查不到相關資訊,加上鬆餅日也無預警歇業,雙重打擊之下,從此就很少去師大夜市了。之後偶爾會上網搜尋他們的名字,有一次發現他們網誌更新了,馬上抓朋友們去場勘,看到相似的氛圍才覺得安心了。(雖然我很不喜歡暗底的網誌,不過至少他們回來了我也就不計較那個了)

這天幸好我們六點半就到了,很多位子都已經被訂走了,而且廚房規模小,只有我們的上菜速度正常,晚來的客人都等滿久的,我們則是吃飽喝飽精神好去逛街。

第二次紀錄:2015年6月初 平日晚上

IMG_1956-0
波菜XX麵疙瘩

後來又有一次去,朋友點了麵疙瘩,份量很夠,女生可能還吃不完呢!

第三次紀錄:2015年6月底

室內一角

難得是下午去,因為一直很想吃他們的喜願鬆餅球,可是每次吃飯喝酒完都太飽,吃不下甜點,所以這天專程去吃~

喜願鬆餅球120 後面是吃一半的酒香磅蛋糕(一份兩片)

喜願鬆餅球!跟章魚燒差不多大,現做出來又熱又鬆軟,配上鮮奶油跟蜂蜜,就算剛發生了什麼天大的事一吃下去也會讓人笑出來,特別適合很不想面對隔天要上班的事實的週日,一人獨享剛剛好。

2015年6月底 喜願鬆餅球

雖然叫鬆餅,其實口感既不像waffle那麼乾、硬,也不像pancake那麼密,蓬鬆、綿軟,非常理想的口感,而且是台灣自己產的喜願麵粉,我自己在家也是用喜願的醬油,難得看到店家用喜願麵粉真的很開心,希望能有更多店家支持在地農產品,也減少碳足跡。這樣一份120元,下午2點到5點搭配130元以內的飲料才200元,真心覺得很值得。

Bistro O避世所在師大夜市靠近和平東路的巷子裡,走上二樓離開外面的叫賣聲,店裡位子不多,氣氛放鬆熱絡卻不吵鬧,適合三五好友下班吃飯喝一杯,一個人、或不喝酒的人也不尷尬,有供應下午茶、進口啤酒、各類調酒,適合晚起型的人的生活作息。燈光昏暗,但西式桌區都有桌燈。餐點用心好吃,價位實惠,可以大吃大喝;下酒的餐點口味都比較重些;有陽台座位(吸煙區);店貓不怕人,據說不是在客人腿上就是在往客人腿前進的路上。

櫻花樹蛋糕廚房–台北市大安區

櫻花樹是開在我家附近的小蛋糕店,都吃了三年再不寫文,總覺得做人不能這樣。

先說結論:要我再吃三十年都可以。

IMG_8883
櫻花樹蛋糕廚房–草莓鮮奶油蛋糕

店長是位很親切的媽媽,每次經過看到她小孩在店門口玩,總覺得好像在日本時,去過的那些非鬧區的巷子裡會看到的小蛋糕店。

那樣的店一定會有草莓鮮奶油蛋糕(是不是該cue一下瀧澤秀明)

以前不懂的時候,覺得蛋糕就是要像瑪麗亞凱莉唱歌一樣,要一直轉音還要飆三段高音爽度才夠,不過現在開始懂了簡單的好,就像這草莓鮮奶油蛋糕,就靠草莓、鮮奶油、海綿蛋糕撐起來,聽起來好像很單調,但想想看美女名模們受訪時都會說:「我平常其實都穿簡單的t-shirt牛仔褲耶」沒錯,因為他們美、身材好,底子好隨便搭都好看,就是這蛋糕的內涵。

而且重點是它很清爽,買給不愛吃甜的長輩都開心。沒記錯的話這次就是給爸爸慶生。可惜它也是要碰運氣的…

IMG_6009
櫻花樹蛋糕廚房–南瓜布丁、伯爵布丁、巧克力香蕉捲

其實櫻花樹很有名的是它的布丁,總共有原味、巧克力、伯爵、抹茶、紅豆、南瓜等口味,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巧克力、原味、伯爵這三種。

即使現在越來越多地方有賣香草布丁,吃來吃去還是會回來買櫻花樹的,因為它除了香草味明顯,口感綿密滑順,搭配底部的焦糖又是另一種享受。而且它就開在家附近,知道他們的用料,吃起來比較安心。

巧克力跟伯爵口味都不常在別地方吃到,所以通常我還會再帶一個,因為無法割捨要選誰…這個巧克力屬於大人口味,不甜膩,但有種回甘,像杜比環繞巧克力,應該很適合搭配咖啡。

伯爵口味也很棒,總是會想起以前還能喝茶的時候,最愛用喝湯的白瓷湯匙舀茶葉,放進小鍋子煮的伯爵奶茶,那香氣是香精無法取代的。

Processed with VSCOcam with f2 preset
櫻花樹蛋糕廚房–水果捲

有一次在他蛋糕櫃裡看到這水果捲,想起每次去日本逛百貨地下街時,都會瞬間移動飄到KIHACHI的櫃子前,沒想到這逸品就出現在我家附近…店長看到我盯著看它,跟我說她為了學這款水果捲特地去日本學,我說日本有一家很有名,她接著問我「你知道KIHACHI嗎?」登登!我當下的心情就像被水果捲壁咚了一樣,內心小鹿亂跳了一陣子,怪不得那麼像,原來真的是得了KIHACHI真傳來的–店長為了學這款特地去KIHACHI修習過。

IMG_0486-0
櫻花樹蛋糕廚房–水果捲

整條帶回家吃的心得是,果然如店長說的,奶油都是自家打的且不加添加物,輕柔、明亮,可能用的牛奶也比較天然,不若日本的那麼重奶香,甜度剛好,且蛋糕體綿密,跟水果塊相互呼應得非常好,就像冬天與火鍋、101與煙火一樣自然。而且水果的間距適中,可以一口剛好一種水果,感受水果的甜、酸,和蛋糕的綿密,每一口都是新的,吃完一片後,好像吃完一個夏天一樣滿足。還會覺得自己吃了一盤水果很健康。

以前還吃過日本一家名店的水果塔,但老實說我不是很愛淋膠+綜合水果+卡士達+硬塔皮的組合,每個水果都有它的味道,不由分說加上甜卡士達醬,就像齊頭式教育,各種水果的特色不能被突顯出來,慘的話塔皮的口感還不一定搭,還不如分開吃水果,所以後來看到水果攤式的甜點,雖然畫面很繽紛,也引不起我的興趣。綜合水果類的甜點很需要leadership,把對的水果放在對的位置上。這也是我喜歡櫻花樹水果捲的原因,用心看待水果天生的味道、口感差異,還不靠添加物,才端出這道層次分明的甜點,讓人吃完還會一直回味。它賦予了水果新的面貌,要有這樣的綜效,把水果做成甜點才有意思。

也可惜水果捲不是每天都有,要有人訂,店長才會多做幾條擺出來零賣,三年來我也只碰到過兩次。

IMG_0290-0
櫻花樹蛋糕廚房–芋泥捲

我們家人都愛吃甜的,家裡最先辦櫻花樹會員卡的是我爸,後來我們都常去買,就跟店長混熟了,有次去她說這捲包裝袋上沾了東西(就是照片中偏右像指甲掐痕的),不能賣給客人,如果不介意的話可以給我們,去過中國印度的我毫不介意,就開心地收下了。芋泥香濃實在,還有些顆粒,我以前以為這是店家想表達「我們是用真材實料的芋頭喔」的一種招數,後來店長說其實是因為芋頭裡外硬度不同,做成芋泥時難免會有沒搗完全的部分,講究的話就會只用軟的部分、丟掉硬的,但不想浪費食物,才會有些還是塊狀的。不過吃起來其實不明顯。店長還提醒我只能放到隔天,因為新鮮沒有添加物,所以只能放兩天。以前北京的同事不太能接受芋頭做成甜的,真想帶這捲給她嘗嘗。

平常芋泥的甜點為了口感要細緻、甜度要夠,很常攙各種東西,所以雖然喜愛芋頭但也很少買;這次久違地吃到芋泥捲,真的是好開心,想起去北京工作後熬了七個月第一次回台過年,在飛機上看見燈火通明的台北那種親切感。果然是芋頭蕃薯啊。

IMG_0083-0
櫻花樹蛋糕廚房–法式百菓蛋糕

這款去年看到幾次都捨不得買,而且我從小不吃醃漬物、討厭果乾,只喜歡吃新鮮的水果,但因為吃了很多次櫻花樹的東西,對他們品質有信心了,一直很想試試這款。終於有一次藉著要去拜訪朋友新家的名義買了,在朋友家一切開,就能聞到果乾華麗的香氣,馬上蓋過剛倒好的氣泡酒香,本來說不吃甜點的朋友也忍不住吃了一片,大讚好吃。之後每次冬天有朋友聚會,我就會帶這道去,大家一起在果香中,聊聊今年的收穫,明年的打算,彷彿一推開門就是銀色大地。今年冬天我也買了,冷天早上想吃甜的又怕冰,來一片這個配熱飲,就可以大步流星地出門了。

IMG_9534
櫻花樹蛋糕廚房–父親節蛋糕

有一年父親節的蛋糕,一看到就想到剛學會用line的老爸:p

裡面是藍莓跟布丁夾心,外面的巧克力奶油跟藍莓一樣清爽而不黏膩,也滿好吃的,不過當天喝太多了對味道沒啥印象…

IMG_0080
櫻花樹蛋糕廚房–常溫點心櫃
IMG_0079
櫻花樹蛋糕廚房–冷藏櫃

有一年母親節買過左二那個香蕉巧克力蛋糕,一如他們家強調食材原味的特性,好吃而不甜膩,而且蓬鬆輕巧,吃完大餐後再吃也不會覺得負擔。

IMG_0081-0
櫻花樹蛋糕廚房–手工餅乾

有一次跟店長聊天,才知道她的拿手絕活還有這手工餅乾,成份天然,是我最近晚上加班時的新歡。

可惜他們店很小,只有走道邊兩個小位子,不適合內用,所以我都是帶回家慢慢吃(以上的餐具都是我自己的唷,不是店裡的)

總結一下,櫻花樹蛋糕廚房是一家甜點店,位在台大後門星巴克那條巷子裡,科技大樓站走路7分鐘。店長在數家日本知名蛋糕店修業過,口味樸實、清爽,不譁眾取寵,所有產品不含人工添加物,平常都重口味的人可能一開始會不太習慣,多吃兩口才會進入狀況。我最推薦布丁及水果類的蛋糕。建議外帶,適合自己吃、送人、送長輩送小孩。特別節日還會有限定產品,可以follow他們粉絲頁。

漢。韓國食堂[깡]–台北市大安區、中山區

IMG_8561
漢。韩国食堂[깡]
 這兩三年間,大概帶了五六組朋友去過漢,包含在韓國工作過的朋友,大家都非常滿意。有一陣子生意不錯,都要事先訂位,現在好像熱度又降下來了,我才放心寫介紹文,不過好像也不差我這篇XD

IMG_9045
보쌈 / 叉燒

這道是我的最愛,有次在韓國和朋友喝東東酒時朋友點了這道後,回來就一直念念不忘,但一般台灣的韓國料理店好像就是為了烤肉、石鍋拌飯、部隊鍋而存在的,都沒有這道,所以當我在漢一找到它差點尖叫出來。其實它不該叫叉燒,我們熟悉的叉燒有用叉燒醬烤,這個보쌈其實就是「用蔬菜包肉吃」的意思,在居酒屋出現的話,基本上就是上面的燙豬肉、豆腐、泡菜三件組。

關鍵是豬肉要肥肉半瘦肉半(JYP的空氣半聲音半的概念),用韓國麻油增加香氣,中式麻油還有豆腐!不能用嫩豆腐,筷子會挾不起來,而且豆香不夠。我在家裡做會去百貨公司的超市買木棉豆腐,回來燙過後用重物壓出水,幸好我是整塊豆腐用下去,豆香太誘人了,上桌前就吃了三片。在台灣很少會直接這樣吃豆腐,其實它不用醬油辣醬也有主角級的實力。

這一道配東東酒、馬格利、啤酒、燒酒、高粱…都很搭,我每次必點,真的很開心自己有學韓文,不然就錯過它了。

IMG_7308
鐵板五花肉

直接煎好上桌好方便!這款有原味跟蒜味兩種,通常嫌肉不夠時我才會點這道,因為有它就吃不下其他菜了。

IMG_0303
部隊鍋

以前我喜歡點炒雞湯,但那道停賣了所以才點部隊鍋,價位我覺得滿合理的,吃到最後點來暖個胃正好。

IMG_0310
海鮮蔥餅

這好像也是大家去韓國餐廳的必點?這道雖然口感厚實、脆,也滿好吃的,但除非同行有人想點這個,不然我會點馬鈴薯煎餅。因為我對海鮮蔥餅的印象就是下雨(雪)天時配東東酒或馬格利酒啊~ㄎ~~~(喉音)

還在北京時,有一年初雪,我看著窗外細雪紛紛,突然好想喝馬格利,傳簡訊給我的韓國翁逆,她馬上回我「怎麼這麼巧?我也在想同樣的事!」於是我們各自以最快速度趕到常去的韓國居酒屋,那家店的馬格利酒即使是冬天上面也會有一大塊冰,我們用黃銅碗各乾了一杯,配一口薄薄的蔥餅,覺得舒暢了,這才各自脫了大衣、開始聊近況,而窗外雪已經下成樹跟屋頂的形狀。

IMG_0309 泡菜!K-I-M-C-H-I! 他們的泡菜很好吃,不過有幾次吃到比較「年輕」的,海鮮味也沒那麼重,可能每一批狀況不太一樣,但早期吃到的時候滿驚豔的,吃完直接買一罐回家下飯。

IMG_0311
炒大腸

這道我也滿常點的,甜辣甜辣的大腸好下酒。但我每次都納悶的是不能把胡蘿蔔炒熟一點嗎XD

IMG_7307
韓味辣雞

我其實沒有很能吃辣,這道我吃得有點辛苦,所以雖然很好吃,但好像只點過一次。右邊是葡萄(?)口味的馬格利酒。

好像有一次一個晚上把menu上各種口味的馬格利酒試了一輪,但現在已經不記得味道了…

IMG_8561

最左邊那道是已經沒有的雞肉蔬菜燉,是這家店少數味道清淡的菜色,可惜已經停賣了。現在肉類菜單只剩比較重口味的菜,喝一喝想要加點的時候總是覺得意猶未盡,這點滿可惜的。

漢。韓國食堂 [깡]在林森北路七條通,廚師跟老闆都是日籍韓裔,鐵桶的桌椅很有韓國特色,主打韓國居酒屋料理,兩年多來味道都維持得很好,價位中等、合理。調酒口味偏甜,適合許多女性的口味,店內客人也以女性居多,現在有台灣人店員,但如果會日文、韓文也可以和老闆聊兩句。菜單有中、韓、日文三種語言,會韓文的話看韓文比較不會點錯。

離捷運中山站走路10~15分鐘,我通常是從文湖線的南京復興站轉公車到南京林森路口,就只要走3分鐘。

只有晚上營業,記得訂位。

Canopy Cafe & Lifestyle 婆娑–台北市大安區

OLYMPUS DIGITAL CAMERA

其實這家店去了好幾次,一直不知道要怎麼寫,直到上次喝完了湯覺得活過來的時候,突然覺得就是現在,該寫了。

每次去幾乎都有不一樣的點心,吃過夏綠蒂、檸檬塔、蘋果塔、各種法式薄餅(巧克力香蕉、草莓奶油)等等,每一項都能吃到用心,讓人連屑屑都不想放過。

 

Canopy

忘記是第幾次去的時候,結帳時內向的我鼓起勇氣和老闆夫婦聊天,才知道原來我們都在北京待了三年,而且時間幾乎重疊,我還去過他們住的小區,喜歡去的地方也差不多!太有趣的巧合了,讓那次結帳花的時間比吃蛋糕本身還久:p

 

IMG_8367
以前還住北京的北大附近時,北大小西門旁的何賢記的廚子是廣東人,一進門就是一整排的大湯鍋,見過專門切燒臘的,管整排湯鍋的人還真是第一次見到,喝了一口就忍不住愛上,三不五時就要去買兩碗,尤其是下班後往往累到一句話都不想說,湯喝下去就通體舒暢,眼神清亮,久久才回神,才知道原來這才是身體需要的燃料,才知道平常吃了多少都比不上這樣的湯來上一碗。

一直覺得香港是個很極端的地方,高來高去的大樓裡的人們和時間賽跑,在傳統酒家裡卻是細細地煲湯、悠悠地飲茶,記得上次看雜誌說香港現在把涼茶攤做成像我們的杯裝飲料店,我好羨慕,台灣連廣東館子都不一定有煲湯了,卻要在這溫州街的小巷子裡的cafe才尋著記憶中的味道。幸好還有這裡。
OLYMPUS DIGITAL CAMERA

「才讓一碗熱湯 紅了眼眶」

Canopy

「一期一會」
Canopy Cafe & Lifestyle 婆娑是在台北市公館商圈的一家很特別的cafe,由香港夫婦經營,店內的中式套餐及甜點都會隨著當季食材更換,既新鮮又用心,價位份量都很合理。店內的桌椅也各有巧思。不限制用餐時間,下午時段建議預約。

 

厚子洋食–台北市中山區

20140511-150031.jpg
厚子洋食 紅酒牛肉蛋包飯+漢堡排

厚子洋食只有厚子一個人,她在廚房、外場、收銀台間像忍者一樣快速移動,紅酒牛肉蛋包飯卻一點也不馬虎,完全符合看料理東西軍長大的我們對蛋包飯的期待,腦海內自動會出現攝影棚裡的驚呼聲,瞬間感覺自己變成了主持人,相機變成了攝影機,要把那蛋抖動的樣子大特寫。加價單點的漢堡排,肉質非常細,全熟但不老,好想問厚子肉絞了幾次、牛跟豬的比例,實在好想在家裡自己做,方便又有多種變化。不過第一次吃的人,可能對這紅酒牛肉會有點失望,因為它是洋食,跟西餐廳的味道是不一樣的。

日本的洋食,是一種非常奇特的菜系,概念及料理手法都來自於歐美等白種人的世界,但卻做了很多調整,就像你不會在日本以外的任何地方看到紅酒牛肉蛋包飯一樣,你完全可以把洋食視為日本料理之一。這樣的情況在亞洲很常見,例如台灣的棺材板、韓國的部隊鍋等等。

而日本的洋食又發展到一個更有趣的境界,它實在太在地化了,或許因為日本人凡事講求正統,義大利菜就該叫Italian,蛋包就該叫omelets,包了飯就不美式,但也不日式,加上日本人喜歡分類的民族性(?),所以相對於和食命名為「洋食」。

在美國的Korean Town、China Town,供應著各自的鄉愁,但你不會看到世界各地的華人城都有棺材板(食物)專賣店,你也很少聽到留學生們發牢騷說「啊現在無敵想吃棺材板!」但洋食在日本心目中是有一種特殊地位在的,它會跟著日本人的腳步到世界各地,有自己的一家小小的專賣店,或是以喫茶店的形式,會在日本人聚集的區域,但會和其他和食餐廳保持一定距離。例如北京的New Tokyo,大約兩三年前開店後,就以一種無比的昭和摩登感席捲駐京的日本人,這一桌是大學生聚會,那一桌是幾個下班後的撒拉利滿(上班族)小酌交換生活情報,旁邊那桌是爸媽在教小朋友用湯匙跟叉子吃義大利麵;而北京從來沒有一家日本料理可以適應如此多重角色,卻又如此和諧,在昏黃的燈光中充滿放鬆的笑聲。原來洋食屋供應著另一種鄉愁,那是不同於味噌湯的媽媽的味道。

 

20140511-150803.jpg
厚子洋食 拿坡里風義大利麵

 

還記得New Tokyo剛開幕,第一次去,某位日籍主管秒點了「令人懷念的拿坡里風義大利麵」,他吃了第一口後眼眶含淚,從此我們就成了常客,那道菜也變成了必點之一。說起來這Napolitan不像真正的義式強調慢火燉蕃茄醬,直接加速成的調味品,微酸重甜,口味滿重的,吃到中後半會想喝水,而且幾乎都會加青椒、午餐肉或小香腸,厚子洋食也是,十分正統的喫茶店洋食風,醬汁通通巴在麵上,就算不是吃這個長大的,也會認同其好滋味。

我們的鐵板麵、蛋餅,是不是也該進軍世界一下?「家常風手橄蛋餅佐起司」「令人懷念的拿坡里風鐵板麵」

 

厚子洋食位在台北市建國北路巷子裡,靠近四平街,價位合理,人均180~300之間,份量實在,是去長春國賓看電影前的好選擇。店裡真的只有厚子一個人(中文不錯)(對她是日本人)忙進忙出的,需要什麼要主動提出來。位子不多,能訂位是最好,不然就要碰運氣了。

 

長壽三好庵–台北市松山區

長壽三好庵 蕎麥涼麵

算算從第一堂日文課到現在,已經18個年頭了,中間雖然只在日本住了兩個月,日文算不上native,但也變成一種習慣了,就像會先拿熱毛巾擦手跟臉才開始看menu;就像說話時下巴會不自覺重重點頭儘管也沒有要同意什麼;就像走進這家店就自然想吃蕎麥涼麵(ざるそば)。

蕎麥麵最常在日本的車站看到,大約就像我們巷仔口小吃攤的陽春麵,但能讓你吃出蕎麥香氣的店家並不多。捧著醬汁的碗,吸嚕嚕地把麵送進嘴裡,聞著微微的鰹魚香、海苔香、蕎麥香,突然像來到海邊了,下一口再來點蔥花跟芥末,就什麼都忘了去,一回神已經把麵吸完了。還在想剛剛發生了什麼事的時候,店員拿來麵湯,手自動地兌起了醬汁,又捧起醬汁碗咕嚕咕嚕。明明也沒吃什麼,吃完卻是心滿意足。

想起來上次這麼想吃蕎麥麵,是秋天時的北海道,一整天在花彩繽紛的四季彩之丘、剛收割完的麥田阡陌、一落落的洋蔥、像極了波菜的甜菜田,看到的各種綠色比路上的行人還多,這樣直到天色暗下,才在路燈的指引下回到鎮上,找到一家拉麵店,看著菜單卻突然只想來一盤蕎麥涼麵,差點舉手問店員,想想好像太失禮了只好作罷,回來後才聽人說北海道的蕎麥麵也極好吃(北海道究竟什麼不好吃?哼)

長壽三好庵 天婦羅蕎麥湯麵

這家店我從涼麵的季節吃到湯麵,第二喜愛的就是這天婦羅了,簡單的麵衣,乍看還有點沒信心,誰知道裡面藏了二八年華的蝦子,彈牙中帶著柔軟,非常新鮮的口感,不是熱炒店的那種假彈牙,中午去時必點,不然回家路上會罵自己(晚上去還會顧慮卡路里不敢點。)但因為冬天想喝湯,每次都會要趁麵泡軟前趕快吃麵,又想趁炸物冷掉前吃掉,每次都弄得自己很忙…

第三喜歡的是韓式泡菜鍋燒烏龍麵,其實他們烏龍麵也很夠水準的,這道一整個小土鍋上來時讓人眼睛一亮,外面連下一星期的雨的憂鬱都可以忘記了,只知道埋進這霧氣裡扒麵。泡菜不會很辣,讓湯頭增加一些鮮味,一開始上來時的湯頭與最後會不太一樣,時不時可以感受一下這微妙的變化。

離捷運南京東路站才五分鐘路程的長壽三好庵,是一間連招牌燈都不開、髒髒舊舊的日式食堂,手打蕎麥麵、烏龍麵、及各種日本食堂常見的料理都做得十分道地,也有部分菜單迎合台灣人口味,適合一個人、三兩熟人、口味清淡的人下班後來打打牙祭。